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10月19日下午,二十大代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在集体采访活动中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回顾中韩建交30年以及过往中国与朝鲜半岛几千年的交往历史,可以看到中韩拥有两国发展友好关系广泛深厚的文化社会基础和坚实的利益基础。我们有一万个理由把两国关系搞好,没有一个理由把两国关系搞差。同时,他认为,中韩建交虽晚,但后来者居上,后发优势明显。
中评社在采访中问道,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来,中韩关系中的国民感情干扰因素较多,涉及到服饰文化、饮食习惯甚至是体育运动等。您认为下一步应该如何排除干扰继续推动中韩民间交流工作?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您对中韩关系有何展望?
对此,林松添认为,发展中韩友好关系有两大显著独特优势:首先,中韩友好关系拥有独特的天然优势和广泛的共同语言。他表示,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而且都主张远亲不如近邻。我们拥有广泛的共同语言。在漫长的交往史中,韩国著名学者崔致远先生到中国来学习做官,成为友好使者,在中韩两国民间广为流传。宋朝福建人朱子理学对韩国社会文化进步也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至今仍影响广泛。
其次,发展中韩友好关系,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前景。林松添表示,中韩建交虽晚,但后来者居上,后发优势明显。他指出,就在这30年间,两国各领域合作,从政治互信、经贸互利、人文互鉴、国际协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两国经贸合作上,从30年前建交时的双边贸易额只有50亿美元,发展到去年已经超过3600亿美元,增长了70多倍。
林松添表示,他曾去过韩国的釜山和面向中国的仁川,认为今日韩国两大城市的景象已完全不同,那就是韩国人民对其国家对外关系的一种取向或是期待。尤其是到仁川可以看到一片繁荣景象,人气非常旺盛,这表明韩国人民对其外交优先方向已做出选择,愿意和中国发展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两国在人文和地方交往方面也取得长足发展。在疫情之前,中韩两国往返航班每周达到1200多个班次,一年人员交往超过1000万人次,两国双向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两国建立友好城市210余对。在北京望京,随处可见韩国朋友,倘若互相不说话,完全分辨不出是哪国人。
林松添表示,维护好、发展好中韩友好合作关系,完全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有的国家离得远,站着说话不腰疼,甚至挑拨离间,但我们中韩两国人民还是要清楚知道,我们是搬不走的邻居,是一家人,亚洲一家亲。当然,彼此之间的关系因为比较近、比较亲,难免在交往过程中比较在意一些细节,比如在美食、文化等方面容易产生一些分歧。事实上,有一些小纷争也都是正常的,就像家人之间容易产生一些看法不同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要牢牢把握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中韩两国是搬不走也没有选择的邻居,我们唯一能选择的就是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好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让中韩两国人民都过上一个和平、安宁、幸福的好日子。
林松添表示,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前不久我们在钓鱼台隆重举办了双边的纪念活动,两国元首、两国总理、两国外长同时互致贺电,两国首都也同时隆重举办纪念建交活动。这种超规格的纪念安排,在国际关系史上实属罕见。这也充分表达了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都愿意来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转载自中国评论通讯社